赵冀也不说什么,就是老实地笑笑。

罢了赵希又问道:“清哥儿如今读书读得可还好?”

“是,成绩还行,下了课也不贪玩,主动完成课业,这孩子听话。”赵冀说到儿子也是开心,这可是他们赵家第一个读书人啊。虽然年纪还小,也不指望他科举,就是多认些字以后过的比自己轻松,那他们就满足了。

亲戚见面,大人都喜欢的话题果然就是聊孩子的学习,赵希暗暗在心里想。

赵希与赵冀边走赵冀边向她介绍如今的情况,赵嘉晨在一旁默默地听着。

新安县是个大县,管2乡28坊,县内纵横贯穿了28坊,而赵福一家住在邻德坊。

大周朝是坊市合一制,并不如前朝坊市分离,街道两旁和居民区都有商业活动,正是“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而原本赵福一家是住在时泰坊的,一家经营一个肉摊,但是因着想让家里的孩子读书方便,特意与人换买了邻德坊的院子,听名字就知道邻德坊这里学风甚浓。

事实也确是如此,因为邻德坊有县学及李氏蒙学,同时,任职的老先生、夫子以及一些士人都居住于此。

因此许多有资源的父母长辈都特意孟母三迁,不管孩子学不学得进,长辈的心意总要尽到。

当然,离得近了,总归是能更好地掌握自家孩子的学习情况,甚至,跟老师面前混混眼熟,让夫子多教导一些自家孩子,那就是极大的好处了。

也因此,邻德坊的一院难求,更何况,如今士子地位高。虽然邻德坊没有明文规定不允许谁住,但是这隐形的鄙视链还是存在的。要不是因为赵家的大女婿是县尉衙内这层关系,赵福他们一家杀猪匠是没有资格住进来的。

如今大哥赵冀家老大赵清就在李氏蒙学学习,只希望到时能考到县学,杀猪匠供出了县学学子,那就可以稍稍扬眉吐气一下了。

不多时,三人就到了邻德坊,邻德坊这院子这相当于学区房了,自然是不如乡下那么宽裕。

小院四合布局,前堂后寝,以穿廊相连。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两侧还有耳房和厢房,最外面是门屋。

前堂分做最中间的堂屋用作会客,两侧的房间一为书房,一为餐厅。

后寝的房间则要小一些,中间就是赵福吴佩兰居住,左耳房居住的是赵冀和赵望两家,右耳房是赵期和赵希两姐妹居住。

原本虽然赵福吴佩兰对女儿也看重,但是毕竟不如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