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他应得的。

严格说来,襄阳战场上,刘裕的功劳如果能算第一的话,王谧的也只能是屈居其后而已。

其他人是无法与他二人相提并论的。

几人探讨再三,终于还是达成了一致意见。王谧嘛,官位?他已经够高的了。

钱财?

放眼大晋,整个江左还有比琅琊王氏更有钱的家族吗?

同样的一百金,送到刘裕的手中,他会感恩戴德,恭颂圣上英明。可是送到王谧手里,人家根本就看不上,还会认为朝廷对他的赏赐是一种嘲讽。

给这么一点钱算什么?

还不如划给我一块好田地呢!

商量来,商量去,最后也就只有刘裕是真正被论功行赏了,他的功劳与他应得的封赏,算得上是匹配的。

其余的人,虽然也相应得到了封赏,比如刘裕的好兄弟檀凭之,因为作战英勇,又负了重伤,也被谢玄单独提出来,在战报上挂上了大名。

檀凭之力拔山河,武功盖世,作战更是勇猛,但是因为并没有亲手斩杀襄阳大将的事迹,所以论功劳他只能属于第二梯队,基本上和桓冲等荆州部队的人士属于一个层次的。

因为谢玄重点点出了檀凭之的名号,且谢安知晓檀凭之是江北流民南渡京口,投军报效国家的。

为了鼓励这种行为,谢安大手一挥,就把刘裕高升之后留下的云麾将军的空缺,给了檀凭之。

自此之后,老檀也算是北府的一名堂堂正正的将军了!

其余各人也均有不大不小的封赏,总体来说,谢安的处置十分公平,足以让各方都满意。

早就说了,在不触及到谢家利益的情况下,谢安办事从来都是规规矩矩的。

于是,整个襄阳战场上的大大小小的功臣,对自己的封赏不满意的,或许只剩下王谧一人了。

然而,此刻没有人会同情王谧,在场的诸位不会,他的好朋友王恭还记恨着他呢!

明明只是让他去探听北府的底细,谁让他去跟着北府上阵杀敌了?

居然还敢造假军功!

肯定是造假!

绝对不是真的!

王恭对王谧的水平实在是太了解了,此人诗文书画尚可,但是马上功夫基本是无有。

弓马射猎的活动,以往他是从不参与的,在世家子弟之中,王谧的弓马技艺都算是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