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榆木脑袋终于心思活动,王夫人立刻抖擞起来,再接再厉。

“其实,你也不必做什么,只要知道太后娘娘支持,你也跟着支持就可以了。”

“老实说来,在前方冲锋陷阵的是王稚远,身临险境的也是他王稚远,他要是打了胜仗,朝廷自然欢迎,该给的封赏也不会少,难道,你身为首辅就不高兴?”

王夫人循循善诱,王恭呢,虽然满脸不高兴,却也是老实听着,没再反驳。

王夫人倒是一直不紧不慢,摆出了一副娓娓道来的架势:“当然了,他要是吃了败仗,那对你个人倒是好事一桩了。”

“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是无法再和你争权夺利了,至于在北府的地位,恐怕也会动摇,只是,如若这般,北伐中原又不知要等到哪一天了,确实可惜。”

说到这里,王恭亦是长叹了口气,忧愁爬满了脸颊,谁说不是呢?

自衣冠南渡,于今也有几十年了,如今,当初带领大家南渡避难的老人已经所剩无几,而他们的后代,也在这富庶安逸的江南过着舒服日子,不再惦念北方的祖地。

北伐这桩大事,渐渐沦为一句口号,以往还有人时不时的就要喊上一句,提振士气。

自从桓温数次北伐,功败垂成之后,便是连口号都喊的少,没力气了。有的时候,王恭也感觉很无力。

要不就这样算了吧。

固守江南,只要能维持住现有的局势,便是对得起祖宗了。

进取什么的,太累了,劳心劳力,朝廷里根本就没有人愿意干的苦差事,他王恭又何必一肩挑起?

再说,他王恭也没有那个本事。

“罢了罢了!”

“反正那小子惹了祸,别打算让老夫帮他兜着。”

远在邺城的王谧,凭空就打了个打喷嚏,鼻子痒痒的要命:这是谁骂我?

有本事冲着我来!

要真的出了事,就凭他王阿宁,能兜得住吗?

奉劝某人某人不要自视太高。

……

邺城这边,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几方混战几乎是尽在眼前的事情了,然而,这边的战火还没有燃起,自建康发出的书信,却已经在路上了。

等着和王谧算账的人,那不是一个,不是两个,而是一大堆,这些人无法亲自赶到邺城当面指责,就只能通过书信来表达自己的“关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