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适合做个纯文臣,打仗那种事情,他既没有兴趣,也没有那个本事。

一见血,他就两条腿打颤,所以……

想当一个纯文臣,在如今的建康城,摆在徐羡之眼前的路只有一条,虽然只有一条,但是前景还是很光明的。

那就是跟紧琅琊王的步伐,一心跟着他做事。

自从荆州投奔来的那一天起,徐羡之就想开了,以后,他就是王谧的人了,至于桓氏一族,当然也会尊敬,但也仅止于此了。

效忠是不可能的。

毕竟,纯文臣只能跟着朝廷混,朝廷在哪里,他们的心,他们的人就在哪里。

和桓氏一族混,混到最后,也不过是当一个王府的幕僚而已,根本就没有大前途。

所以,抛弃桓氏是必须要跨出去的一步。

而桓玄正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

现在看王谧的反应,对徐羡之的投诚也是认可的,这就足够了。

对于桓玄,事实上,徐羡之也并不想害他,只是想要尽其所能的远离他。

一方面,他不想给自己找麻烦,桓玄这个人,他太了解了,就是一个惹祸精。

走到哪里,祸事就会跟到哪里,徐羡之就是荆州人,对于桓玄在荆州的那些事迹,他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他还准备,等到清闲下来之后,一定要和王谧好好的说一说。

他不想想了解桓玄的为人吗?

没有什么比这些事例更直接的了。

桓冲的到来,难以避免的在北府众人以及建康朝廷的那些老朋友的心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涟漪。

他们心思各异,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

那就是,不管是老朋友还是好兄弟,他们都不欢迎桓冲的这些人。

一些人是因为旧怨的顾虑,这些人大多都是建康朝廷的旧臣,他们对桓氏一族的人,总是多有忌惮。

就算是桓冲,也只是他个人可以得到大臣们的认同而已,但是,桓氏一族的其他人,他们还是很戒备的。

会不会又来惹事啊,这些人……

尤其是听说,桓冲这一次不是自己来的,他还带了大队人马一起进城,这就更加重了他们的猜忌心理。

谁知道这些桓家的人,合起伙来又要捣什么鬼?

还有一些人,他们的顾虑就是非常现实的了。

比如北府的那些好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