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急行军,撑不住啊!

阅尽世事沧桑,看透世态炎凉,不想做出头之鸟了!

万良友笑呵呵的道,“认输得有个态度吧?”

“万哥,我再自罚一杯!”说着付彪把最后一杯白酒灌进了肚子。

“来吃菜,别客气,客气的话,我真跟你急。”万良友给付彪夹了块鸡腿。

付彪抹了一下脸,心里有多苦,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行了,你们俩都别喝了。”李和终于发话了。

两个人这才做罢。

&nbs... -->>最新章节!

sp; 付彪问万良友,“万哥,你能喝多少?”

万良友道,“这得看心情,随多就少,没个准。”

付彪被万良友的傲气整的一点脾气没有。

李和问万良友,“你们生意怎么样?”

“还成,不过这不是独门生意,做这个的也越来越多了,我们俩还准备去云贵地区去看看呢。这行当看着简单,实际上门道深,大红酸枝,红木梨都能冒充红木,没点眼力劲还真不好做。”

李和问,“那木材收回来你们现在是自己打造家具?”

万良友道,“那就是多此一举了,付霞在东莞的家具厂马上要启用,我们准备借她的厂子来用,一起合作来搞,像红木、紫檀、黄花梨家具不愁没有市场,不但国内的一些富豪喜欢,香港那边的客户都喜欢,有的都愿意下定金,提前预定。”

杨学文也道,“我们俩计划就是趁着这两年材料好收,多收点料子,以后再考虑做家具的事情。”

李和问,“本钱够吗?”

万良友道,“这个你不用操心,足的很。”

杨学文和万良友对望一眼,腼腆的道,“我跟老万在香港买了股票,又赚了一笔。”

“什么时候的事情?”李和无奈,看来他们这些人尝到甜头之后,很难再收手了,都学会买港股了。

杨学文道,“就上个月的事情,广洲造船厂刚在香港上市,让丁世平帮我们买的,前几天刚出手的。”

“哦。”李和倒是没有听丁世平说过。

不过利用香港股票市场筹集外资是中国90年代吸收外资的重要渠道之一,五六十家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规模一点都不小,“中国概念股”脱颖而出,气势如虹,光是1992年的平均升幅就有49%,远高于同期恒生指数39%的增幅。

杨学文为瞒着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