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举借贷增加一些没用的副业,结果导致了海湾石油公司背负了沉重的债务,最终梅隆家族不得不将自家老祖宗一手创立的海湾石油公司卖给别人。

海湾石油公司的被兼并,也给其他矿业公司敲响了警钟,目前全世界几乎所有叫得上名号来的大型矿业公司都在积极的进行瘦身,甩开那些没有的包袱,精装前行,以保证主业能够继续延续下去。

这种做法在现代这个年代是很正确的,但这种做法并不是长久的。

正如迈克·阿勒所说的,目前全球经济都陷入到停滞阶段,而作为全球经济最基本的原材料提供商的矿业公司,是受影响最大的。如果全球的经济一直这么停滞下去,那么这些矿业公司距离破产、倒闭也就不远了。错非这个星球上再次出现一个庞大的新兴市场,才能解决目前这个几乎无解的难题。

事实也是如此,世界各大矿业公司在经过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末期这将近十五年的瘦身之后,最终实在是瘦不下去了,然后就开始进入到了新一轮的并购热潮。

因为那些大矿业公司都看出来随着华夏的崛起,一个新兴的庞大市场正在迅速形成,而要想在这个新兴的庞大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在依靠单打独斗显然是不行的,这就需要这些矿业公司扩大自己的规模,迅速“增肥”之后才有那个能力和体力来抢占这个新兴的庞大市场。

于是乎,在九十年代末和新世纪初,全球矿业公司的并购热潮一浪接一浪,通过不断的兼并融合,先后出现了诸如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这样的巨无霸矿业公司。

也就是说,促成世界各大矿业公司进行大兼并、大融合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华夏市场的崛起。只是现在的华夏市场还很弱小,几乎没有人能够想到未来的华夏市场将会是多么的庞大。

但杨靖知道啊,正是因为杨靖知道未来的华夏市场有多么的恐怖,所以他才会在这个时候就开始布局。日后那些没事就通过提高矿石出口价格卡华夏脖子的各大矿业公司,现在就洗干净了脖子,等着老子去宠幸你们吧!

不过,现在距离矿业公司大兼并、大融合的时间点还远点,从现在算起,到矿业公司大兼并大融合时期,最起码还得有七八年的时间,现在动手显然不合时宜,可这并不能阻挡杨靖提前布局。

毕竟要想掌控那些大矿业公司的股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这时候可以有针对性的针对那些以后被大矿业公司并购的小矿业公司下手啊。一旦自己手里掌控着足够多的小矿业公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