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写代码的,忽然进入能源领域,小心无大错。贸然的高估值银隆,然后一步步注资把原团队赶走,不说我们做不做得好新能源……万一看着是我们咄咄逼人,把原团队赶走了,实际上却是把烂摊子甩给了我们,原团队套现跑路……怎么也得防一手。”

陈桐也说:“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给别人生路,就是给自己生路。都说唐总你大胆冒进,但我恰恰感觉相反。只论谨慎,也就杰克马、许佳音能和你比了吧。”

这倒是新观点,不过在座众人稍稍一想,唐觉晓长大后确实没做过什么真正有高风险的事,小时候是擅长跑路……

唐觉晓说:“我最近琢磨着新能源、新能源车子这两个市场。现在市场不规范,但只要官府补贴下来,让这两块大规模的扩大,形成规模了,成本就会下来,就会有统一的标准。相信到最后就和手机一样,有超高价超高性能的苹果,也有性价比高、价格低的小米。又或是车,有超高性能的超跑,也有五菱宏光。这会是一个多元化市场。”

刘欢笑了:“老大你语气中对五菱宏光好像不是很肯定啊,你忘记了靠着它惊人的载人能力,我们办成了多少大事?”

“这……”

唐觉晓内心复杂。

陈桐说:“那么战略定下来了,就是先入银隆,造公交车,反正现在官府补贴是按照车长来补,造公交有好处。将来再买别的,补各方面短板,争取每个环节我们都要有。同时我们自己也加大研发比例,争取方方面面领先国内同行。”

唐觉晓悠悠的说了句:“只把目光放在国内,怕是不够啊……”

如果说把电池技术和车子一起考虑,那就三个问题。

第一,充电慢。其实有很多充电快的黑科技,就是快了可能危险,不然就能量密度问题,但这迟早可以解决。

第二是设施。按官府的《2025中国制造》计划,2020年公交车基本换电动了,2025能把货车换很多,甚至2025电动车性价比不弱于汽油车。按这个思路,未来肯定全是加电站,甚至可能不仅仅是给车子加电。

第三是能量密度。能量密度高,那就说明跑得远,以及把电池减少的重量换成防护的东西,纸糊的电动车就能刚起来。

但这难不难呢?以目前的目标来说,不算太难,电的方面不考虑核电,那是有很轻松的研究方向的。

早些年电池的研究方向是“磷酸铁锂电池”,按照车长来给补贴,从未见过如此智障的补贴方